2024年12月8日,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政权突然崩溃,反对派武装几天内便占领了大马士革,阿萨德逃亡至莫斯科。俄罗斯没有像过去那样死守,而是迅速启动撤军程序惠红网,开始从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迈米姆空军基地撤走装备、车辆和集装箱。到2025年上半年,驻叙俄军从最初的几万人的高峰,缩减至仅剩千余人,几乎成了象征性的存在。很多人不理解,既然俄罗斯投入如此多资源,为何突然选择放手?
俄罗斯与叙利亚的关系源远流长,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。当时,叙利亚是苏联在中东的重要桥头堡,塔尔图斯港自1971年起为苏联海军提供补给,1974年正式成为苏联的海外军事基地。苏联解体后,叙利亚依然是俄罗斯在地中海地区唯一的海军据点,地理位置重要,不仅能够监视北约的动向,还能掌控能源通道通往欧洲。
展开剩余83%2011年,阿拉伯之春爆发,叙利亚内战持续多年。美国强烈支持“阿萨德下台”,俄罗斯在初期采取观望态度,但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,普京决定扩大俄罗斯的军事行动,2015年9月30日,俄罗斯正式派遣空军支援叙利亚政府军,战机出动超过三万架次,帮助阿萨德政权稳住局势。
然而,随着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,俄罗斯的资源和兵力都集中在了西线,乌克兰的安全成为俄罗斯的核心利益。此时,叙利亚的重要性大大下降。从2022年开始,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援助逐渐减少,驻军人数从几万减少至2024年的7500人。阿萨德政权即将倒台时,俄罗斯已经开始抽身,资金支持也在2023年底到2024年初大幅削减。
普京做出了战略调整,决定将重点转向利比亚。经过重组的瓦格纳集团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肆活动,通过控制矿产资源获得高额回报。利比亚不仅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地中海的落脚点,还可以进一步渗透非洲大陆。2025年2月,俄罗斯派遣顾问协助哈夫塔尔,开始与利比亚局势深度合作。
与此相对,北约从未放松对中东的关注。从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,北约国家一直在对叙利亚进行干预。美国从2011年开始支持叙利亚反对派,2012年起通过CIA在土耳其和约旦设立训练营,向反对派提供武器和训练。美国还在2015年借打击ISIS的名义向叙利亚北部派遣特种兵,空袭数量频繁,而土耳其则以打击库尔德为名,强行进入叙利亚北部,造成大量人员伤亡。
2024年11月27日,反对派武装从伊德利卜集结,并得到美国的情报支持。美国通过卫星提供反对派目标坐标,土耳其空军协同作战,英法也分别提供后勤支援和情报保障。特别是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,美国加大了对叙反对派的支持,援助资金和弹药激增。结果,反对派迅速攻占了阿勒颇、哈马和大马士革,阿萨德政权陷入崩溃。
阿萨德政权倒台后,美国开始与新政权接触,解除部分制裁,并承诺提供重建援助。土耳其则试图吞并叙利亚北部,控制水源和边境,美国则继续驻守东部,监控油田和ISIS残余力量。与此同时,欧盟也在讨论援助规模,而北约各国却因利益不同而难以统一步调。
叙利亚政权更替后,西方支持的反对派海牙·塔赫里尔·沙姆组织取得了政权,朱拉尼曾是基地组织的头目,如今则穿上西装当上了总统。2025年7月,美国宣布将支持叙利亚重返全球金融系统,帮助其重建,但条件是新政府必须与以色列和解,切断与伊朗的联系。
土耳其则加大了对叙利亚北部反对派的支持,意图与以色列对抗。尽管北约在叙利亚的协调有所加强,但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仍然明显。美国支持库尔德,土耳其则誓言要消灭库尔德人。
在俄罗斯撤军后,叙利亚新政府开始逐渐减少与俄罗斯的互动,甚至开始取消与俄罗斯的管理合同,俄罗斯在叙的军事基地协议也岌岌可危。普京的决策可谓果断,尽管外界批评俄罗斯放弃叙利亚会影响声誉,但普京从未过于看重面子工程。他明白,叙利亚的战略价值虽然重要,但并非生死攸关。相较于叙利亚,俄罗斯更看重的是乌克兰的局势。
2024年12月9日,俄罗斯确认为阿萨德提供庇护,但并未派兵干预,因为所有资源已经投入到乌克兰战场。普京在12月19日的年终记者会上轻描淡写地表示,损失有限,俄罗斯将重心转向新伙伴。尽管失去了叙利亚这一战略据点,但普京依然看重中东的其他潜在机会,尤其是与沙特、阿联酋和卡塔尔的经济合作。
俄罗斯的策略看似冷酷,但却充满现实主义。长远来看,叙利亚对俄罗斯的意义虽大,但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,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仍然是乌克兰和与西方的博弈。至于中东,俄罗斯仍将通过经济手段和代理人发挥影响力,寻找新的战略机会。
大国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永久的盟友,只有不断变化的利益。俄罗斯在中东的角色虽然有所调整,但它的影响力和策略依然存在,只是形式和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。
发布于:天津市赢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