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16日晚,美国总统特朗普乘坐“空军一号”抵达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万银鼎信,正式开始他第二次对英国的国事访问。
按理说,这应该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外交活动,英国方面提前释放“隆重欢迎”的信号,还准备了皇家礼炮和马车巡游。但现实却让特朗普颜面尽失——这场“荣耀之旅”,从一开始就变成了“尴尬之行”。
特朗普落地后,没有红毯迎接,街头却充斥着“滚出英国”的呼喊声。许多民众聚集在街头抗议,气氛紧张甚至带着嘲讽。就在他前往温莎城堡前,几百名示威者已经提前在现场集结,他们举着写有“仇恨无法让国家伟大”的标语,唱着讽刺歌曲,还将特朗普与丑闻缠身的爱泼斯坦合照投影在城堡墙上,引得现场哄笑一片。
展开剩余80%这场抗议并非普通的民众自发行动,而是一次精心策划、有资金支持的“视觉反击”。抗议者通过众筹筹集了三万多英镑,专门用来制作投影视频,将特朗普与爱泼斯坦的关系摆到公众眼前。视频中不仅有他们的合影,还有特朗普亲笔写给爱泼斯坦的信——“致杰夫,你是最棒的”。这一幕成为社交媒体上疯传的焦点。
警方随后以“恶意传播”为由逮捕了四名抗议者,但这并没有平息舆论。推特、TikTok和脸书上,这段视频迅速传播万银鼎信,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。
与此同时,伦敦市中心也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。由五十多个组织组成的“阻止特朗普联盟”集结在议会广场,数千人高喊“打倒极右”“特朗普滚出去”。整个伦敦被抗议浪潮包围,特朗普成为街头漫画、脱口秀的笑料对象。
官方层面同样充满尴尬。英国议会原计划安排特朗普在威斯敏斯特宫发表演讲,但因遭到上下两院多位议员联合抵制而被迫取消。议员们甚至公开致信议长,表示不欢迎这位“出尔反尔、言行反复”的美国总统登上英国议会讲台。特朗普方面措手不及,英方的接待安排也被临时修改。
结果,特朗普的行程被压缩,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在封闭区域内。警方解释说这是“为了安全考虑”,但外界普遍认为,这其实是担心他一出现就引发新的抗议。尤其是此前他的盟友查理·柯克在美国犹他州遇袭身亡后,特朗普团队的安保态度格外谨慎。这次英国之行,安保规模空前庞大,涉及伦敦都市警察、泰晤士河谷警察、军方及反恐单位。
不过,即便有皇家马车、骑兵护送、国宴等最高礼遇,特朗普仍显得情绪低落。当他得知自己被安排入住温莎城堡,而不是历来接待外国元首的白金汉宫,美国媒体立刻解读为“礼遇降级”。而与上个月泽连斯基访英时的红毯接机相比,特朗普的待遇显得寒酸许多。
在晚宴上,第一夫人梅拉尼娅身着优雅的博柏利风衣,保持镇定从容;反观特朗普,则显得紧张而不安。他在宴会上多次提及查尔斯国王的“伟大贡献”,企图通过恭维缓解局面,但英国媒体几乎没有报道国宴内容,反而把重点放在抗议活动和投影事件上。BBC、《卫报》《独立报》等主流媒体的头版几乎一致地嘲讽特朗普,场面颇为难堪。
在这场外交风波背后,英美双方的利益考量其实异常现实。英国希望借机推动在钢铝关税、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协议,以缓解脱欧后的经济困境。而特朗普则想通过这次访问,重塑其“世界领袖”的形象,为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积蓄政治资本。
更让局势雪上加霜的是,负责此次接待的英国前驻美大使曼德尔森在访问前一周被撤职,原因是他与爱泼斯坦有不当私交。这一丑闻恰好与抗议者的投影内容“巧妙呼应”,令英方陷入更深尴尬。同时,副首相安吉拉·雷纳也因税务问题辞职,首相斯塔默承受巨大政治压力。英国媒体批评政府在任命曼德尔森时未等安全审查完成就仓促决定,显示出管理失误。
特朗普方面虽然嘴上不认输,但团队已悄然启动危机公关。他在苏格兰访问时再次攻击伦敦市长萨迪克·汗为“讨厌的人”,引发英国政界反感。联合记者会上,他重提旧怨,现场一度陷入冷场。
事实上,这并非特朗普第一次在英国出丑。早在2018年和2019年的访英期间,他就因挡住伊丽莎白女王去路、在布莱尼姆宫牵手特雷莎·梅又中途松手等“社交事故”被嘲笑。这次原本希望“洗白”形象的访问,结果又一次演变为舆论灾难。
尽管特朗普的支持者声称访问有助于加强英美关系,但他们的声音几乎被街头抗议淹没。那幅投影在温莎城堡墙上的特朗普与爱泼斯坦的合照,成为整个访问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幕——它直观地展现了公众对特朗普的不信任与厌恶。
相比之下,中国领导人历次访问英国都受到高规格接待,被媒体称为“稳重、务实、有远见”,这形成了鲜明对比。特朗普式的“个人秀外交”反而让“美式领导力”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失去公信力。
短短两天的访问,特朗普走过皇家大道、登上温莎塔楼,却始终走不出民众抗议的阴影。他原想借此重塑领袖形象,最终却成了讽刺的对象。这场原本旨在展示权威的“外交秀”,最终变成了他政治生涯中又一次彻底的“舆论滑铁卢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赢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